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王老师:  在线咨询
谭老师:  在线咨询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21:00
周六至周日 :9:00-21:00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3-64701278
咨询手机:136 1824 5542王老师
咨询手机:159 2330 4419谭老师
QQ:2664240251
QQ:540608361
地址:重庆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一楼1102室、二楼1215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指南 > 通知公告 >

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莅临我校指导与讲学

发布时间:2021-04-02   点击:[ ]

2021年3月29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王思斌教授应邀莅临我校,对我校社会学学科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并为师生开展讲座。

下午4点过,学校党委副书记苟朝莉在东区博文楼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会见了王思斌教授。苟朝莉对王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其多年以来为我校社会学学科专业建设提供的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王教授继续关注、支持和指导我校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王思斌教授与校党委副书记苟朝莉见面会谈

紧接着,在博文楼107会议室,王思斌与国际法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功、院长林移刚以及院长助理蒋亚丽以及近二十名师生代表进行座谈。林移刚对我校社会学学科建设现状、困境及改革措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方向设置、特色打造、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社会服务、招生就业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介绍。王思斌对我校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办学情况与成绩给予肯定,并对社会学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学科建设可从三个方面着力。第一,聚地方特色,出系列成果。应以学科建设为大局,组建学术团队,立足川渝地域特色、紧跟国家政策方针、聚焦社会学专业,进行“政策+学术”的研究,合力推出社会学专栏系列研究成果。第二,融学院力量,创独特品牌。应充分整合社会学、社会工作和法学专业的师资力量,跨专业融合发展。第三,重积极参与,善推广自我。应积极参与社会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学术活动,如承办社会学年会分论坛、邀请教指委专家考察指导等,提高本学科点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王思斌教授指导我校社会学学科建设

合影

晚上7点,王思斌在西区歌乐楼A3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开展了题为“乡村振兴中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的发展”的学术讲座。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功致感谢辞并介绍参与嘉宾。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邓晓梅主持讲座。重庆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与社会工作处处长周思颖、副处长肖丹与近200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王思斌教授解读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任务

讲座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任务开始谈起。在为大家细致解读了新发展格局的任务后,王思斌教授对我国新阶段构建新格局背景下的经济-社会政策发展目标、政策方向进行了一一阐释。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要从建构新格局的角度看农村经济—社会政策的选择。他指出,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要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在这一背景下,王思斌教授系统地分析了乡村全面振兴下的经济—社会政策框架,提出乡村振兴中经济-社会政策综合发展的主要构想。随后,王思斌教授对新发展阶段新格局下的社会工作发展做出分析。他对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发展以及中央及政府部门发展社会工作的政策方向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重点围绕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建设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社会工作事业在中国仍有较好前景,一定会稳定、理性发展,同时也指出未来还需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持证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处理好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创新性与本地化的关系等工作方向,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

讲座中同学踊跃提问

讲座尾声,邓晓梅就此次讲座进行简要总结,并再次感谢王思斌教授为师生带来一场充满激情、凝聚智慧、饱含真知的学术报告。现场同学积极踊跃向王老师提问交流,涉及社会工作专业自主性、乡村振兴中社工如何作为等问题。王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一一解答,展现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最后,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在持久的掌声中落幕。

王思斌教授与大家亲切合影

王思斌教授是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和学科的开创者和先行者,本次指导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我校社会学学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聆听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开拓了师生视野,增强了同学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


四川外国语大学2+2国际本科留学项目

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莅临我校指导与讲学

发布时间:2021-04-02    点击:[]    

2021年3月29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王思斌教授应邀莅临我校,对我校社会学学科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并为师生开展讲座。

下午4点过,学校党委副书记苟朝莉在东区博文楼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会见了王思斌教授。苟朝莉对王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其多年以来为我校社会学学科专业建设提供的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王教授继续关注、支持和指导我校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王思斌教授与校党委副书记苟朝莉见面会谈

紧接着,在博文楼107会议室,王思斌与国际法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功、院长林移刚以及院长助理蒋亚丽以及近二十名师生代表进行座谈。林移刚对我校社会学学科建设现状、困境及改革措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方向设置、特色打造、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社会服务、招生就业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介绍。王思斌对我校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办学情况与成绩给予肯定,并对社会学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学科建设可从三个方面着力。第一,聚地方特色,出系列成果。应以学科建设为大局,组建学术团队,立足川渝地域特色、紧跟国家政策方针、聚焦社会学专业,进行“政策+学术”的研究,合力推出社会学专栏系列研究成果。第二,融学院力量,创独特品牌。应充分整合社会学、社会工作和法学专业的师资力量,跨专业融合发展。第三,重积极参与,善推广自我。应积极参与社会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学术活动,如承办社会学年会分论坛、邀请教指委专家考察指导等,提高本学科点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王思斌教授指导我校社会学学科建设

合影

晚上7点,王思斌在西区歌乐楼A3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开展了题为“乡村振兴中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的发展”的学术讲座。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功致感谢辞并介绍参与嘉宾。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邓晓梅主持讲座。重庆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与社会工作处处长周思颖、副处长肖丹与近200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王思斌教授解读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任务

讲座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任务开始谈起。在为大家细致解读了新发展格局的任务后,王思斌教授对我国新阶段构建新格局背景下的经济-社会政策发展目标、政策方向进行了一一阐释。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要从建构新格局的角度看农村经济—社会政策的选择。他指出,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要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在这一背景下,王思斌教授系统地分析了乡村全面振兴下的经济—社会政策框架,提出乡村振兴中经济-社会政策综合发展的主要构想。随后,王思斌教授对新发展阶段新格局下的社会工作发展做出分析。他对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发展以及中央及政府部门发展社会工作的政策方向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重点围绕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建设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社会工作事业在中国仍有较好前景,一定会稳定、理性发展,同时也指出未来还需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持证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处理好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创新性与本地化的关系等工作方向,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

讲座中同学踊跃提问

讲座尾声,邓晓梅就此次讲座进行简要总结,并再次感谢王思斌教授为师生带来一场充满激情、凝聚智慧、饱含真知的学术报告。现场同学积极踊跃向王老师提问交流,涉及社会工作专业自主性、乡村振兴中社工如何作为等问题。王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一一解答,展现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最后,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在持久的掌声中落幕。

王思斌教授与大家亲切合影

王思斌教授是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和学科的开创者和先行者,本次指导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我校社会学学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聆听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开拓了师生视野,增强了同学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学院

办公地址:重庆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一楼1102室、二楼1215室

联系电话:023-6470 1278、159 2330 4419

渝ICP备06005063号-4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学院是为贯彻学校开放式办学理念,推进国际化教育和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依托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而设立的二级学院,始于2005年3月的教育部直属四川外语学院出国培训部国际教育中心,2007年6月成立了独立的四川外语学院国际教育中心,2008年5月更名为四川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是重庆市最早成立的国际教育机构,也是重庆市最早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单位之一。

咨询报名

地址:重庆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33号
四川外国语大学山下校区
国际大厦一楼1102室、二楼1215室
电话:023-6470 1278;136 1824 5542(王老师)
咨询QQ:2664240251;540608361

微信订阅号